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06:00
感染与过敏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碰到的疾病。看上去不严重,但足以纠缠人一生。
门诊总有人问我:“张医生,我的免疫功能不好,冬天老感冒,春秋天就过敏,这辈子是不是只能躲在家里,躲病毒、躲过敏原?”全国各地来的疑难杂症患者,很多也是因为免疫功能失调所致。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免疫性疾病患者,经常会请过敏与免疫科、皮肤科及风湿科的同仁一起处理。
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对癌症与很多慢性病都有了很好的办法,包括对感染,也有了不断迭代的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但对付过敏似乎只有“躲”这一种办法。其实近年来,过敏性疾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我们已经有了更多的精准武器,让过敏者回归正常生活。
过去对付过敏的药物很简单,医生们常用的“三板斧”是抗组胺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过敏起来犹如着火,这些方法确实能控制火势,但长期使用可能误伤友军——抗组胺药让人嗜睡,激素则可能影响全身代谢和免疫力低下,免疫抑制则使用过度则更可能让整个防御系统瘫痪。
无论是对过敏性疾病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疗都在寻找更多方案。比如近年出现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就像给免疫系统装上了定位系统。现在也有更多的办法明确过敏原种类,通过脱敏治疗,则可以对免疫系统做“驯化”。
不过新型治疗不是万能钥匙。人类的免疫系统非常精妙,过敏治疗也需要医生根据免疫指标动态调整方案。抗过敏治疗已经走向更加精准的道路,通过对用药剂量的动态优化调整,最终是有可能让免疫系统通过“驯化”,将药物剂量降到最低水平的。
虽然抗过敏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后说句大实话:过敏治疗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不能期待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案让每个患者获得痊愈。抗过敏治疗尤其需要患者配合,需要带着过敏原检测报告和用药记录,到正规医院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做全面的调整。
总之,医学进步已经让变态反应这个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生手里早已不是只有抗组胺药物和激素这些老旧武器了!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科医生黄丹丹去世,年仅35岁,生前分享自己治疗淋巴癌感受
2025-08-18 14:13:00全球发病率仅1/1000000,脸上长巨瘤的少年在深找到治疗方案
2025-08-13 20:50:00患者查询住院清单更便捷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再升级
2025-08-08 06:59:00农行南阳宛城区支行:绿色通道直达重症病房 服务上门解客户难题
2025-07-23 10:47:00高坠重伤小伙命悬一线,多学科协作再创生命奇迹!
2025-07-21 20:39:00重庆通报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2025-07-14 09:41:00开屏医探|荨麻疹发作如何应对?专家支招
2025-07-13 14:51:00党建引领下的生命奇迹——生死时速!南阳医专二附院极速抢救急性胸痛患者纪实
2025-07-05 16: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