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发病率仅1/1000000,脸上长巨瘤的少年在深找到治疗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20:50:00    

在香港出生的小李(化名)从小右脸就有一个肿物,从眼角一直延伸至嘴角,体积约半个拳头大小。19年来,父母带着他跑遍了香港的医院,经历了多次手术,可肿物依然肆虐生长。19岁时,肿物几乎“吞没”了他的右脸。

近日,小李一家人来到深圳,求助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耳鼻咽喉科。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PROS综合征(PIK3CA过度生长综合征),全球发病率仅1/1000000。

天生巨瘤,“霸”脸19年“切不掉”

据介绍,小李1岁时就在香港进行了首次手术,当时医生说是脂肪瘤,切掉就能好。没想到,切完肿物又复发。“医生考虑可能与个体体质有关,再切一次。”小李家人说,9岁、13岁、17岁三次复发时,医生无奈摇头,多次手术都没有效果。19岁时,肿物几乎“吞没”了小李的右脸,沉甸甸地拽着嘴角往下坠。

▲小李面部肿物。

精准诊断为罕见的先天性疾病

中山七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樊韵平接诊后,立即安排小李完成CT检查。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尚亚雷和医师黄华滨审阅CT影像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极不寻常的细节:脂肪瘤伴随着骨骼畸形;软组织密度灶伴钙化,可能脉管畸形;右侧中耳乳突炎积液。

这些发现让尚亚雷医生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在专业文献角落见过的、罕见的名词闪过脑海——CLOVES综合征。

CLOVES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关键特征是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和骨骼异常,与小李的症状十分吻合。

“颌骨变形如此严重,绝不是普通的脂肪瘤!”樊韵平仔细研判影像,脉管钙化灶很可能就是血管畸形;乳突炎和耳道闭锁,说明听力正在消亡。

为了深入探究、锁定真凶,耳鼻咽喉科团队翻查大量文献了解到,CLOVES是PROS综合征的分型,而PROS综合征是PIK3CA基因突变导致的过度生长疾病,全球发病率仅1/1000000。

PIK3CA基因本是调控细胞正常生长的“指挥官”,但发生突变后,会给细胞下达“不停生长”的错误指令,导致局部组织不受控地异常增生,形成不对称的过度生长。

最终,基因检测报告证实了樊韵平主任团队的判断:就是PIK3CA基因突变导致的PROS综合征!折磨小李19年的病魔,终于被精准识别。

多学科团队定方案,半边脸庞重见天日

针对小李的罕见病情,医院集结了7大学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包括耳鼻咽喉科、放射科、病理科、肿瘤科、神经外科、产前诊断中心和口腔科。

经多学科深度研讨,MDT专家团队为他确定了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第一步:手术切除肿物,全力保护面神经及深层血管。第二步:术后系统性排查全身PROS相关病变;同时追踪靶向药物前沿进展,进行进一步治疗。

手术时,樊韵平小心翼翼地在错综复杂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比发丝更细”的面神经。医生不仅重塑了畸变的上颌骨轮廓,还“拆东墙补西墙”移植了肌皮瓣,修复了他面部畸形的部位。

▲手术中。

术后复查CT时,发现小李的中耳还潜伏着胆脂瘤“残留病变”,侵蚀着听力传导链。耳鼻咽喉科团队再次通过手术精细操作,将黏连听小骨的病变组织逐粒剥离,精准清除了右耳深处残留的胆脂瘤,为听力恢复扫清了最后障碍。

▲小李术后恢复期。

接下来,中山七院将继续展开多学科联合攻关,探寻PROS综合征的治愈可能。耳鼻咽喉科将持续监控病情变化,肿瘤科也正在探索靶向药阿培利司的超适应症治疗,营养科则帮助小李改善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