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2:05:00
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常会经历“粒缺期”。此时,患者免疫力极低,口腔问题可能迅速发展为致命感染,而牙疼又是最常见的口腔问题。那么粒缺期出现牙疼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什么是粒缺期?为何牙疼需警惕?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当其数量低于0.5×10^9/L时,患者进入“粒缺期”,口腔细菌可能从轻微炎症(如龋齿、牙龈炎)迅速发展为脓肿、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牙疼的主要病因:
1.牙周脓肿:牙龈感染形成脓腔,可能引发全身败血症;
2.根尖周炎:牙髓感染扩散至颌骨,导致面部肿胀、张口受限;
3.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等机会性感染易在口腔滋生。
二、粒缺期牙疼的典型表现
1.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牙龈红肿、出血,夜间疼痛加剧,对冷热刺激敏感;
2.颌面部肿胀、皮肤发红发热;
3.发热(体温>38℃)、寒战、呼吸困难;
4.口腔黏膜白斑(真菌感染标志)。
三、粒缺期牙疼的处理
1.感染源控制:牙疼需立即就医,若合并发热、面部肿胀或张口困难,可在严格防护下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或根管治疗,必要时在层流病房中进行拔牙等操作。在医生指导下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真菌感染需联用抗真菌药物;
2.升高粒细胞:可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
3.护理要点:用氯己定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清洁口腔,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冰袋裹毛巾外敷患侧面部,减轻肿胀和疼痛,疼痛剧烈可酌情使用止痛药物;
4.不可自行挑破脓包、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需医生评估后使用),避免拔牙等有创操作。
四、粒缺期的口腔管理
1. 化疗前进行口腔全面检查,拔除残根、龋齿,治疗牙龈炎,准备软毛牙刷、医用漱口水;
2. 每日4次氯己定漱口,进食后清水清洁口腔,避免生食、坚硬食物,减少口腔黏膜损伤风险;
3. 补充B族维生素、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
特别提醒
粒缺期牙疼可能是致命感染的“前哨”。牙疼≠小毛病,研究显示,未及时处理的口腔感染导致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30%。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护理、快速响应和规范治疗才能化解风险。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