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阪世博会上 一顶帽子将如何演绎“七十二变”|非遗在世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22:58:00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实习生 何淑蔓

绘图、雕版、拔丝、加纱、烫壳、弹丝、沥粉、绷面、贴金、成装……经过20多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平均耗时1个多月,一顶川剧盔帽才算正式完成。

“川剧盔帽有‘七十二顶半’的美誉,通俗讲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可以在基础框架上,通过不同部件的组合,演绎出1000多种不同角色的特征。而川剧盔帽还多了“半顶”特指川剧老旦戴的羊角帽,羊角帽用来束头发,只有后边一块,没有前沿,故称半顶。”4月25日,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邱粟杨告诉记者。

随着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临近,邱粟杨的两件川剧盔帽作品也跨越山海,即将在四川活动周上亮相。据他介绍,此次带去的两件作品分别是川剧传统文状元头(民国版)和耳不闻(80年代改良版-元宝顶)。

其中,传统文状元头造型和色彩源于清代,是现各剧种中保留最古老的样式,并“川剧化”的特色盔帽,为扮演文状元所戴,常用于文小生佩戴,也有生角佩戴。若扮新科文状元,如《三难新郎》中的秦少遊、《绣襦记》中的郑元和,则在帽的两侧插上宫花。

而耳不闻则是平顶方盔,两侧有耳幞,寓不听谗言之意。全盔作云龙图纹,为扮演一般钦命大臣或巡按所戴。盔顶矗立枪头簪缨,则用于统兵主帅,如《马嵬坡》中的陈元礼、《扬州恨》中的史可法等大臣所戴。去簪缨加朝天板,寓进贤退不能、并垂流苏、寓不邪视,则称冕旒。专用于古代明君贤主,如周天子、夏禹王等所戴。在冕旒的朝天板正中矗立一枪头簪缨,横加红绫一幅,则用于扮演玉皇、轩辕或阎罗等。

“这两顶盔帽都无论在造型还是配色上,都非常有川剧特色,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上的蝙蝠纹、祥云纹等,寓意也很好,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们都是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选取了这两样作品去展示。”邱粟杨说,“其中体现的绷、拉、扯、烫这些技法非常复杂,也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互鉴,让大家能够看到我们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的工艺品的匠心。”

据了解,川剧传统盔帽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源于德阳市旌阳区。该技艺起源于中国戏曲艺术,以明代帽式为蓝本,结合唐宋制式,经过清代与民国的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风格和技术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