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11:17:00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胡耀元 通讯员郭兴焱)日前,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星小区9号院的路灯通电亮起。经过联盟街道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这片区域的院坝翻新了路面、楼道、绿化带、车棚,夜晚的庭院和公共区域也别有一番景象。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这个有着30年历史的小区迎来崭新面貌。
从联盟街道49个小区11552户居民家门口,到北京路沿线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个覆盖103.14万平方米的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还给出了高质量为民服务的联盟答卷。
彰显精度温度的服务清单
在联盟街道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的公示栏上,一张标注着7个标段的改造地图格外醒目。金星社区的金星小区、金江路社区的教师职工家属院、北站社区的铁路工程小区、王旗营社区的化工机械厂宿舍……过去,管网老化、道路坑洼、设施陈旧成为这些小区居民心头的“堵点”。如今,改造带来看得见的变化:破损的路面重新铺设,锈蚀的管网得到更换,杂乱的绿化带变为口袋公园。
改造的精度,体现在对每一分钱的较真上。五标段施工的金星小区4号院单车棚改造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巡查时,第一时间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设计图放置基础钢筋网片,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当即要求返工。按照施工合同要求,依据相应条款,施工单位被处以3万元罚款。“要让每一分改造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联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街道社区、施工、设计、造价、监理五方联审制度,改造项目得以精细落地。
改造的温度,藏在服务居民的细节里。在金星小区7号院,网格员观察到部分新安装的沟盖板存在漏水缝隙位置不对的问题,初步判断是施工单位定制错误。网格员立即将问题报至社区并转达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迅速响应核查,及时更换盖板,有效杜绝日后排水不畅甚至返水的隐患。改造项目启动以来,金星社区网格员日复一日开展“扫雷”式巡查,将可能升级的矛盾处理在前端,以“逢山开路”的韧性扫除工程推进中的大小障碍,网格员队伍成为改造中的“隐形基建”。
当沥青平整覆盖最后一个庭院,当新绿在曾经杂乱的角落焕发生机,这支由社区工作者、楼栋长、业委会成员组成的队伍,每天穿梭在联盟街道402幢改造楼栋之间,用脚走出一条民意直达的通道。
提出良性改造的治理思路
据了解,二标段、六标段曾因进度滞后被监理下发通知单,街道通过督促增加施工人员、优化材料运输计划,让工程重回正轨;个别居民对改造内容存疑,街道迅速建立“热线+社区直连+信访对接”的三维响应机制,通过6次专题协调会解决了90%以上的居民诉求……难题的化解指向一个深层逻辑:老旧小区改造从来不是简单的“翻新工程”,而是基层治理体系的“升级试验”。
当监理、施工单位严格遵守“隐蔽工程必验”制度,当社区与施工单位建立“每日碰头”机制,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场改造不只是硬件提升的工程,更成为凝聚共识的过程。
“老旧小区要优化提升,居民不仅要配合改造,还要主动参与治理。”家住金星广场的杨女士说。杨女士是小区居民自治小组成员,也是一名老党员,在金星社区“党委全盘统筹+群众主体参与+多元力量聚合”的工作主线带动下,她和一群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现“跨步式”提质增效。“老旧小区改造,就是要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里,不仅跨步,还要跨一大步。”她说。
从“住有所居”迈向“安居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具象化。盘龙区第二批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以“绣花功夫”实现“里子面子”同步焕新。接下来,联盟街道将坚持“硬件改造”与“软件升级”并重,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改造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联盟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面子里子”同步焕新 11552户居民实现安居宜居
2025-08-23 11:17:00清理建筑垃圾 小区恢复整洁
2025-08-20 09:58:00医疗保障咨询台|未成年居民特殊医保待遇有哪些?
2025-08-20 09:12:00盘龙消防院坝课堂系列:打通生命通道 筑牢安全防线
2025-08-16 20:58:00“宝藏妈妈”绽放罗湖!“她力量” 破茧,从家庭场域到治理舞台
2025-07-25 19:55:00“民情台账+多元共治”破解民生难题
2025-07-25 11:57:00华明街道第六社区:闲置空间变身服务枢纽
2025-07-23 17:24:00驻马店市驿城区老街街道:“九小场所”细排查 紧抓安全不放松
2025-07-23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