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废水变活水 按下“美颜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08:12:00    

田洋村位于田洋火山口盆地,拥有丰富的农文旅资源。陈欢 摄

资源驿站一侧是田洋村最美乡村道路。陈欢 摄

光伏发电实现污水治理微动力进行。

陈欢 摄

“以前家家户户躲着污水处理点,现如今‘废水’变‘肥水’,旧时恶臭处如今成为可供休闲的生活圈。”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高越飞笑着说。

今年,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徐闻县通过创新模式、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徐闻县那朗村率先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曲界镇田洋村试点建设湛江市首个“驿站型”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将污水处理点化身多功能合一的“资源驿站”。

生活废水变沃土肥水,农村“污点”变乡村风景。一场变“污”为“美”的生态革命正在徐闻农村大地悄然发生。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欢

试点资源驿站

变污水点为生活圈

走进徐闻县田洋村委会,多功能一体化“资源驿站”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高越飞告诉记者,这里正依托农文旅资源,加快打造“驿站型”农村污水处理点。

徐闻县共有1246个自然村,按照《湛江市2025年民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全覆盖完成目标的要求,今年,徐闻需完成459个自然村治理任务,其中新建141个自然村,改造提升318个自然村,项目涉及14个乡镇。

而田洋村则以其特殊的资源禀赋被列入徐闻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第一批专项债项目),投资建设多个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资源罐)、强化预处理罐,能实现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20吨。

“田洋村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本身就身处田洋火山口盆地中心,与‘菠萝的海’景区距离仅有几公里,驱车前往田洋村,一路上还有美丽的古水杉包围,十分壮观美丽,因此我们想借此打造湛江‘资源驿站’的首个试点。”高越飞说。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打破场地局限,拓展多层生活圈,徐闻县引入院士团队设计资源驿站,创新建设集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桩、旅游服务、徐闻优品展、休闲驿站、农污治理等于一体的资源驿站。以充电桩为例,如果每天有游客或市民充满2小时,每年可以为当地增加预计7.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资源驿站是创新EOD模式(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将农村污水治理产业化,用产业收益反哺部分农污运维费用问题。”高越飞向记者介绍,通过光伏储能的发电模式,污水处理的运维成本接近于零。资源驿站未来将打造一个菠萝形状的建筑,内设便利店、书屋等功能,丰富村民的生活内容。

“村民们对于污水处理项目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不希望脏臭的污水点建在家门口。”高越飞说,他希望把该项目打造好,让大家看到污水点也可以是美丽的,是一个可以休闲的农村新空间。

资源化利用

零成本破解污水难题

在曲界镇高坡村委会那朗村,一幅“废水变肥水”的生态循环图景正在上演。分布于村子三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发出轻微的轰鸣声,30吨/天微动力污水处理点通过管网收集灰水、定时清渣、再送往调节池和一体化净化器,通过光伏发电驱动电控柜进行不间断曝气,最终将家家户户的污水转变为沃野万亩的肥水。

“那朗村人口大约800人,过去的污水处理点未考虑人口密度和村落地势、管道分布等因素,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差,村民多有抱怨。”高越飞介绍,如今通过科学分区,那朗村按照实际情况分成3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个污水处理节点,根据片区人口密度新建两个16吨/天资源化利用设施(少于200户片区)和30吨/天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点(大于200户片区),实现污水零污染排放,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资源化利用模式具有成本低、覆盖率高、群众参与门槛低的优势。在高州市,采用此模式的自然村占比达81.84%,平均每村建设成本仅15.8万元。

高越飞说,通过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点,可以巧妙化解乡村“建不起、养不起”的难题。这种系统无需任何设备和动力,仅利用生物软填料和碎石滤料就能吸附污染物、过滤污水。通过光伏发电,更是为更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针对人口较少,周边收纳体充足的村落或片区,通过16吨/天资源化利用设施,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的肥水可以达到污水排放三级标准。针对人口较集中的区域,则布局资源罐一体化设备,采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处理标准可达国标一级B、省标一级,作为二类水进行排放。

昔日的污水处理池如今披上了生态绿衣,污水处理点不再成为村民们避之不及的地点。通过资源化利用和资源驿站的打造,这种“污水治理+景观再造”的复合模式,正是乡村资源化利用的生动注脚,既破解了环境治理难题,又激活了乡村闲置资源。

■一线实践

创新工作模式破解农污梗阻

“村民们一听到污水治理就怕,谁也不想家门口有这样的‘污点’。”高越飞坦言,刚接手资源驿站污水处理项目时,一大堆新鲜词汇涌入了他的脑海,EOD模式、资源化利用、微生物处理工艺等等对他而言也是新鲜事物。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高越飞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也曾有怀疑的态度,这些曾经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名词,如今在“百千万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之下,成了徐闻乡村焕新、宜居宜业的关键所在。“为了弄明白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我一个个询问AI,一定要把它们弄懂,了解底层逻辑,先让自己理解了,才能让村民们理解。”高越飞说。

刷新自我认知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发展模式,把晦涩难懂的“硬骨头”啃下来,才能把好的政策思路变成群众能听懂的接地气的语言。

当前徐闻县作为农村污水治理的探索创新阵地,创新系列模式推进污水治理。“你看,我们针对每个乡镇、村庄的污水治理项目难点、堵点,都由各村干部统计,列清单,疏难点。”高越飞向记者展示他的微信工作群,有关各个村子的污水治理难点每日在微信工作群进行“问题接龙”,继而变成全县污水治理的动态作战图。

在督导模式方面,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农污治理方案,实行三级蹲点包干责任制。多部门联合督查,建立工作调度群,精准研判堵点,实现一日一调度。跟踪销号重复问题,统筹调度协调;在融资模式上,采用“专项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的多渠道融资模式,统筹建设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融资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