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奏响春的乐章——一季度我市服务业发展扫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8:14:00    


黎明,冷藏车驶上街道,把生鲜运向菜市场;


白天,快递员、外卖骑手骑上电动车,将网购包裹、外卖送到社区驿站和消费者手中;


傍晚,餐馆排档美食飘香;


忙碌的人们在生活中享受惬意时光……


这些看似平凡的市井日常,汇聚成城市最鲜活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热气腾腾的民生图景。而这些场景,也正是我市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一季度,我市服务业活力迸发,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在春日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看消费:商圈春意浓



走进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这里涌动的人潮与春日暖阳相映成趣。


踏入商场,在我市首家POPMART城市主题店,年轻客群聚集,暖黄色灯光下的限定款盲盒展柜前,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与拆盲盒的期待感交织;与盲盒经济同样火热的,还有刚开业不久的大食客山外有山,开放式厨房升腾的烟火气与绿植环绕的用餐空间,将美食体验升级为五感享受;One Moment潮牌店同样热闹,店内满墙“甜美风”的服饰让人眼前一亮,女生们穿梭在挂满衣服的衣架间,时而驻足仔细打量,时而拿起衣服在身前比划,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据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总经理王海鹏介绍,今年一季度,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打出“首店经济+场景创新+全域营销”组合拳,致力于打造长春年轻人最喜爱的购物天堂。一季度,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成功引入6家首店品牌、首创品牌,首店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与此同时,品牌焕新计划稳步推进,针对年轻客群的消费特点,精准调整业态组合,引入大食客山外有山最高级别店铺、LOK等契合市场消费趋势和定位的优质品类、品牌。这些新品牌的入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与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年轻化的定位完美契合,牢牢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除了商业业态的创新,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在文化IP落地活动上也是亮点纷呈。与吉林省博物馆、朝阳区文化馆携手打造“非遗文化月”,举办“长春文物天团”首展;开展了手作剪纸、吉林绳编等非遗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客群及文化爱好者。


“五一”假期,热潮持续升温。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以“活力当燃正青春”为主题开展系列首秀活动,如2025百事校园最强音城市赛、光与夜之恋线下首发DP打卡等,持续聚焦城市最潮流。


在这里,消费者既能畅享购物的乐趣,又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让购物之旅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城市消费结构升级,我市越来越多商业体通过引入首店、打造特色场景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式消费的需求。这些创新实践正为长春商圈注入蓬勃活力,推动传统商业向更具时尚感与生命力的新型消费生态转变。



看企业:发展活力足



不仅商圈给力,其他经营主体表现也可圈可点。


6点钟,长春4月的清晨还带着凉意,长春市奔跑兔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跑兔”)美团站点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站长何旭东熟练地打开电脑,仔细查看骑手签到率、异常订单量、昨日配送时效等数据,这是他每日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五一’假期,这个站点骑手要配备100人左右,全力保证假期运力充足。”何旭东说道。


春日的街头,这支庞大骑手队伍穿梭在写字楼、居民楼与美食商户之间,电动车喇叭声、接单提示音与商家后厨的锅铲声交织,奏响城市烟火协奏曲。在力旺广场附近等订单的骑手小王把保温箱扣在电动车后座上,对着后视镜整理头盔,新绿的枝叶在他身后摇曳:“现在订单多了,收入涨了,每天送完最后一单回家,看着手机里的数字,心里特别踏实。”他咧嘴笑着,眼中满是对生活的期待。


成立于2013年3月的奔跑兔,主要经营餐饮配送、商品批发零售等业务,经过12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配送行业供应商发展为多领域业务并行发展的综合体,构建起O2O闭环整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我市出台的各种惠企政策加持下,奔跑兔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信心也越来越足。“业务量从最开始的两个配送站点,月均配送6万单,发展至如今的10个配送站点,月均配送超过100万单。”据奔跑兔总经理李伟介绍,一季度,奔跑兔骑手人数增长显著,由原先的828位增长到1021位,骑手收入由原先的4500元增长到6700元左右,服务商家数量更是从7000家增至9700家。


奔跑兔的快速发展,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在这座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城市,众多服务业企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它们共同汇聚成强劲力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看举措:实干促发展



全力以赴拼经济,心无旁骛抓发展。


我市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政策赋能、平台筑基、服务增效的多维发力,彰显着城市经济蓬勃向上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谋政策,促发展。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方向盘”和“助推器”。我市深谙此道,以精准施策释放发展动能。


我市连续出台“稳增长11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8条”等惠企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惠及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超400家,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企业成长与行业繁荣的强劲动力。


建平台,促转型。我市立足长远发展,全力支持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区建设,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这有山”休闲旅游服务集聚区以独特的商业文旅融合模式成为城市新地标;长春北湖科技园汇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业态。目前,我市已有46个服务业集聚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今年我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达50个左右。这些平台串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迈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解难题,促提升。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痛点,强化包保帮扶,深入企业精准对接需求,通过政策解读、资源链接、流程优化等多维举措,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从纾解经营难题到搭建合作平台,从合规指导到创新赋能,始终以主动靠前的服务姿态,为企业破瓶颈、强信心。每一项举措、每一次服务,都彰显着城市对企业的关怀与支持,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来 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