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08:02:00
张雪展示农场产品。受访者供图
张雪在农场房屋外墙布置装饰。受访者供图
张雪在喂养油鸡。受访者供图
张雪今年53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村人。
她当过菜贩,进城打过工,开过大排档,后回村发展绿色农业。
张雪生态农庄从2亩地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亩地,带动村民成立了10个家庭农庄,“头雁”一般带乡亲们驶入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张雪自知文化底子差,格外珍惜培训学习的机会,学习笔记和日记存下了厚厚的几大本。翻开一本,她记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的绿色农产品光靠口耳相传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我们的身体走进了新时代,思维不能停留在过去,不光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把市民吸引来。
为了家人 兑掉大排档回村种地
8月15日,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莲岛村张雪生态农庄。肤色黝黑的“庄主”张雪自嘲“成天干农活,顾不上形象啦”,坐在炕沿儿打开了话匣子。
1993年,张雪结婚了。为维持生计,她夏天卖玉米蔬菜,冬天杀鸡宰猪出售,还到工厂打过工。有一定积累后,她和丈夫在抚顺市望花区开起了大排档。
“大排档的收入让我和丈夫非常满意,但我们忙于经营,连儿子都照看不好,有一次孩子走丢了,大半夜找了好久……”张雪说,找到儿子那一刻,她内心翻涌愧疚,“没时间教导孩子,没时间伺候老人,多挣钱有什么用?”
性格雷厉风行的她经过思考,很快就把大排档兑了出去。在众人的不解中,她和丈夫回到村里种地,那一年她27岁。那时她的内心平静而幸福,“起再早,睡再晚,我都不觉得累,因为可以在老人身边尽孝,可以陪着孩子成长。”
她和丈夫从2亩地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黏玉米、水稻等,逐年扩大种植规模,日子也越来越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作为莲岛村妇女代表参加了抚顺市妇联举办的农业培训班,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爱上学习 “种地也要跟上时代”
培训中,张雪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底子差、眼界窄、不知外面世界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她坐在第一排认真记录,课后还记下老师们的电话号。在之后的农事中,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使自家的农产品在品种、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边学习边实践,种地也要跟上时代。”2012年,张雪将目光投向了打造绿色农产品储备库,这一举措虽然填补了当地的空白,却也因此背负了债务。她咬紧牙关,一边按时偿还贷款,一边不断寻找机遇。
彼时,她的产品靠“口碑传播”,好口碑不断扩大,顾客带来更多的顾客。一位顾客对张雪的产品非常认可,得知她的困境后不但主动出资相助,还提出以农产品抵债,帮助张雪减轻了压力,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未来如何发展。
2016年,张雪申报成立了莲岛湾原生态家庭农场。得益于参加培训结识的老师,家庭农场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种养黏玉米、大米、小香薯、宫廷贡鸡等优质品种。
她在家里“开市场”,建立4个农产品销售群,社交软件上的客户达到6000多人。借助这一平台,张雪自家产品不但销售旺盛,还能帮村民们把农产品销售一空。
去浙大学习 只带回一支纪念笔
张雪身上的诸多宝贵品质受到抚顺各级党委、政府及妇联的关注,她获得了更多支持和培训学习的机会,还作为辽宁省第一批“头雁”到浙江大学深造。
“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我的荣幸,得到导师的指导更是我的福气。”张雪说,那段学习的日子里没去过景点,没给自己和家人买东西,只带着学习的心态去过当地比较有名的市场,再就是结业时买了一支带有“浙江大学”字样的纪念笔。
结业仪式上,张雪作为学员代表上台发言,她抛开发言稿,畅谈了自己的心声——做农产品应该与众不同,消费者找寻的是“老味道”,想体验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回到村里,她把学到的东西结合实际一点点变成现实。2021年,她打造乡村旅游,让游客能在莲岛村找回“儿时的味道和记忆”;2022年,她通过各种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让农产品升值;2023年,她又打造“农文旅融合模式”,为中高端人群打造“接地气”的伴手礼……今年,张雪又发起了近郊游、研学游、品鉴游、体验游。
目前,张雪家庭农场已建成大棚3个、冷库1个、生态果园1个、养殖场1个,整个农场占地面积400余亩,还注册了抚域大米等品牌。
致富合力 建协作互助“农场群”
张雪无偿将自家农场完成成果转化的先进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推广农场经营模式,先后协助成立家庭农场10个,建立协作互助“农场群”,形成了致富合力。
“能想办法、点子多、做事踏实”是乡亲们对张雪的印象,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她不断冒出的新点子让人感慨“两全其美”。
她敏锐捕捉特定人群的需求,与一些城里老人达成“协议”——安排客车包接送,以提供农家饭菜和农特产品为劳动报酬,让老人们到村里体验农事。几年来,已有数千人次到莲岛村体验农事,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为城里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此外,她还积极对接各个学校,接待学生们来村里开展研学活动。
在事业不断扩大的同时,张雪牵头成立“莲岛湾绿色农业爱心团队”,帮扶残疾人、孤寡老人,而她自己十多年也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有一次,她在家人的劝说下准备了2000元钱,打算在“本命年”犒劳一下自己,结果在群里看到一条帮扶消息,没犹豫便把这笔钱一下都捐了出去……这些年,张雪组织帮扶活动数百次,累计捐助10余万元。
科技助力 为发展注入动能
8月5日,抚顺市顺城区科技局组织专家团队来到张雪家庭农场。“沈阳农大的专家教授下到田里,发现部分蔬菜出现黄叶烂根迹象,现场诊断并建议轮作种植,对土地杀菌消毒,还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深入研究,后续会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她说。
张雪表示,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科技作为主要动能,原本以传统品种和技术为主的农场,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田”。省创意农业研究会在张雪家庭农场建立服务站,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农场将特色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张雪家庭农场立足莲岛村实际,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以家庭农场作为实践和劳动基地,借助服务站技术优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研学活动,推广农业新品种实践种植培训等,年培训妇女400余人次,带动妇女就业120余人。
多年来,张雪家庭农场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辽东生态经济区农旅融合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基地”“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共建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农旅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 张雪荣获抚顺市劳动模范、抚顺市身边好人、抚顺市巾帼雷锋、最美抚顺人、抚顺市第十九届“百姓雷锋”等荣誉。
实习生 李雪飞 林漉 王仲平 本报记者 李毅 首席记者 陈浩
张雪生态农庄的“卖出去”与“吸引来”
2025-08-21 08:02:00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正式启动
2025-08-17 17:05:00LaserPecker:普通人的人生重启键
2025-08-11 16:15:00“三次创业”造就诗画乡村
2025-08-11 07:09:00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2025-07-27 14:55:00【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施秉盐井村:小辣椒种出大产业
2025-07-23 00:06:00缺水危机日趋严重,阿富汗首都喀布尔5年后或无地下水可用
2025-07-21 08:15:00自然+人文+科技:桂林暑期亲子游新方向
2025-07-09 1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