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施秉盐井村:小辣椒种出大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0:06:00    

盛夏时节,走进施秉县甘溪乡盐井村,连片的辣椒地里绿意盎然,略显青涩的辣椒挂满枝头。

种植大户彭禹勇穿梭在辣椒地里,仔细查看着辣椒长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种植规模扩大到10余亩,长势比去年更加喜人,预计8月初就能迎来首批采摘。”彭禹勇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7亩辣椒地就为他带来了6.8万元的丰厚收入,每天采摘的新鲜辣椒直接送往村里的收购点,现采现卖,收入稳定可靠。

过去三十余年,烤烟种植一直是盐井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导致土壤病害风险加剧,产业转型迫在眉睫。”盐井村党支部书记曾涔回忆道。2016年,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考察,最终将辣椒确定为替代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试种多种作物的过程中,唯有辣椒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村党支部及时总结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为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盐井村辣椒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种植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亩迅速扩展到如今的1200余亩,实现了村域全覆盖。

更令人振奋的是,村里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辣椒育苗大棚基地和4条烘干生产线,形成了从育苗、种植到收购、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

“我们与遵义客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农户种得出、卖得好。”曾涔自豪地介绍。每年辣椒采收季节,村里都会出现农户排队交售的火热场景,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稳定的销售渠道彻底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种植积极性持续高涨。

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百姓。盐井村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让种植户直接分享产业红利。

彭禹勇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按照当前长势,今年收入有望突破新高。每天采摘后直接变现,心里踏实,发展信心更足。”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盐井村更加注重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村里定期邀请种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引导农户种植市场需求旺盛的“子弹头”“艳椒”等优质品种。

面向未来,盐井村制定了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

“我们正在规划向深加工领域延伸,开发辣椒酱、辣椒粉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曾涔表示,在巩固辣椒主导产业的同时,村里还积极试验天麻等特色种植,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盐井村的成功实践,是施秉县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生动典范。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系列举措,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火红的辣椒,映照着农民红火的日子。盐井村的实践证明,小辣椒也能做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化勇

编辑 戴正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