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0:11:00
北京日报记者 王琪鹏
上午10点多,还没到中午饭点儿,饿了么骑手濮永禄就敲响了社区“老老人”崔大爷的房门:“崔大爷,我是小濮,您的餐到了!”外卖骑手送来的,并不是普通的外卖,而是来自朝阳区团结湖街道福寿苑老年餐桌的老年餐。近年来,北京市依托市场主体,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聚焦老年人尤其是“老老人”的急难愁盼,将养老助餐等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让老年人养老更安心。
崔大爷今年90岁,老伴92岁,是典型的“老老人”。自从老伴得了脑血栓,老两口吃饭几乎全是靠买。在团结湖街道,老年人口已占常住人口的38%,像崔大爷这样的“老老人”为数不少。为破解老年人“用餐难”问题,街道依托水碓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起了福寿苑老年餐桌。“价格合理、营养均衡、种类多样,还有人送餐上门。”崔大爷对老年餐赞不绝口。
福寿苑老年餐桌位于养老驿站院内,每周一到周六营业,主要面向社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我们是明厨亮灶,每天提供18个菜品,餐标为14元到28元不等,老人使用养老助残卡还能打88折。”老年餐桌负责人王月介绍。
对于“活力老人”来说,到老年餐桌吃饭并不算什么难事。那些腿脚不好、行动不便,甚至下不了楼的“老老人”吃饭该怎么办?在老年餐桌,有一本台账,上面记录了需要经常送餐的老人信息,每个老人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以及饮食偏好都一目了然。“我们每天送餐的量大约在六七十份。”王月介绍,为满足“老老人”的需求,让大家都能及时吃上热乎饭,老年餐桌联合饿了么和爱德基金会,对部分特殊困难老人进行配送费补贴。
外卖骑手濮永禄为“老老人”送餐已经一年多。每天上午,他都会来到老年餐桌取餐、送餐。“配送高峰差不多11点才开始,我10点多就把餐送到老人手里,正好两不耽误。”濮永禄说,高龄老人耳背、行动不便,送老年餐要比送普通外卖用时长一些。即便如此,每当看到老人的笑脸,他总是很有成就感。
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514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的“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为81.5万人。针对“老老人”数量持续攀升,且绝大部分选择居家养老的现状,北京市民政局开展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探索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
为满足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需求,北京市推动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提供专业支持。在海淀区柳浪社区养老驿站,居家照护员来到失能老人家中,提供床上擦浴、肌力训练、认知训练等专业服务,让家庭照护者得到“喘息”。
据介绍,家庭养老床位是通过居家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让老年人在家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进了家里。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建设并实际运营家庭养老床位约2.9万张,为失能老年人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去年,我们已在全市试点建设了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惠及188万老年人,其中‘老老人’26.8万人。”北京市养老服务事务中心副主任职嘉男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链接运营驿站325家、链接养老服务商781家,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餐、托养、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老龄化程度高、‘老老人’密集区域建设50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让居家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职嘉男表示。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
2025-07-14 10:11:00充一次电三楼能跑三个来回,这个设施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居民
2025-06-30 10:13:00人民日报|各地开展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四周年
2025-06-30 07:04:00懂医学、会管理 今年开始招生的养老新专业特别在哪?
2025-06-29 00:36:00从“脏乱差”到“净齐美”!西菜园街道菩提塔东社区温情化解难题
2025-06-24 07:51:00从特困老人到“光明使者”:他用遗体和角膜续写生命答卷
2025-06-23 17:26:0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丨旧物“焕”新 这份青少年环保实践“套餐”很走心
2025-06-19 15:36:00许昌公交101路恢复原线路行驶
2025-06-19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