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8:09:00
4月10日,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水叶菜产地对接负责人刘浩(左)到大棚查看菜心种植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
近段时间,春菜上市,绿油油的菜心受到消费者青睐。短短几个小时,从保定的田间地头,到端上京津冀消费者的餐桌,一棵小菜心经历了什么?
4月10日一大早,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首衡高碑店市场”)水叶菜产地对接负责人刘浩驱车前往涿州市松林店镇北泽畔村,查看菜心的种植情况。
78个菜心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边。走进大棚,大片新绿映入眼帘,一棵棵菜心翠绿鲜嫩,菜农岑小拾正在收割菜心。
他用小刀割断根部,把割下的菜心码在左手臂弯里,不一会儿就码了五六十棵菜心。待到抱满了,岑小拾就站起身来,把菜心装进一旁的绿色塑料筐。
“这茬菜心怎么样啊?”刘浩蹲在收割过的地上,一边查看菜心高度,一边问岑小拾。
“长势挺好的,一个棚能收150筐。”
“市场行情怎么样?”
“割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
记者注意到,塑料筐上写着“马记”两个字,原来这些大棚是首衡高碑店市场商户马艳的种植基地。
春菜上市,营养丰富、口感脆嫩的菜心是抢手货。马艳经营的马记特菜每天能卖出3吨菜心,主要销往京津冀、东北三省等地。
菜心热卖,关键在于“抢鲜”。
每天清晨5时,菜农进棚收割菜心。8时,商户派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拉菜。从基地到市场只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8时30分,打包好的菜心被装进商超的采购车。10时许,这份春天的美味便能抵达北京。到了中午,当天现摘的菜心就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抢鲜”之旅的背后,是首衡高碑店市场的产地对接措施。
马艳是从北京来的农批商户。由于菜心市场行情好,2022年下半年,她想在首衡高碑店市场周边建设种植基地,一方面保障蔬菜新鲜供应,另一方面减少运输环节和成本。
“人生地不熟的,我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地。多亏刘浩帮助对接,我在市场附近承包了100亩地,种植了78个冷棚,还招募了16个人的种植团队。”马艳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菜心商户李洪峰。他计划扩大经营规模,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在市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与高碑店市方官镇达成协议,今年将在当地建设250亩的冷棚项目。
首衡农副集团蔬菜区常务副总经理吴之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首衡高碑店市场在高碑店以及周边的定兴、涿州、涞水等地推动建设蔬菜生产基地,目前种植面积6000余亩,丰富了京津冀市民“菜篮子”,鼓起了河北农民“钱袋子”。(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上扬!我国外贸首季平稳开局
2025-04-15 19:17:00工商银行咸阳分行信贷提质增效赋能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2025-04-14 17:02:00Moto笔记本来了,联想再出奇招,一切为了争夺海外年轻人?
2025-04-14 16:55:00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守住长城,就守住了我们的根
2025-04-14 16:45:00总台记者看世界丨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幕 “未来社会构想”在这里“焕发生机”
2025-04-14 13:34:0017日起抓拍!洛阳交警启用一批摄像头
2025-04-14 10:03:00记者走基层|一棵菜心的“抢鲜”之旅
2025-04-14 08:09:00燕赵论坛|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5-04-14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