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定云雾镇:青春力量续写贡茶传奇 以匠心创新助推产业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1:24:00    

近日,记者从贵定县云雾镇获悉,在第十七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春季斗茶大赛的领奖台上,来自云雾镇的一位年轻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据悉,茶博会期间,云雾镇“95后”青年罗志平带着自家企业生产的贵定云雾贡茶“新茶”,从全省200余份参赛茶样中脱颖而出,斩获铜奖。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传统制茶技艺的致敬,更展现了新一代茶人守正创新的蓬勃力量。

从都市梦到茶园情

清晨的云雾镇铁厂村,薄雾缭绕的500亩茶园里,罗志平正与茶农们一同查看春茶长势。作为贵定县清心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位年轻的“茶二代”曾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向往城市生活,却在退役军人父亲罗国辉的影响下,选择回归乡土。

“父亲常说,茶园是我们的根。”2023年初,罗志平正式接过家族事业的接力棒,将现代化管理理念注入传统茶产业。

罗志平(左)与父亲罗国辉(右)交流制茶工艺

短短一年间,这家占地1000平方米的新兴茶企迅速成长:年均产茶量突破2万余斤,精制而成的“精品茶”凭借清冽回甘的独特风味远销省内外,清明前后的订单更呈现“抢茶”盛况。

“老一辈传下制茶匠心,我们年轻人要思考如何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接轨。”在罗志平看来,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两代人的坚守。

一杯贡茶的突围之路

“铜奖是起点,不是终点。”手捧奖状的罗志平透露,此次参赛的“新茶”凝聚着团队数月的心血。

从茶园管护的标准化升级,到杀青、揉捻环节的温度调控实验,这位“技术控”带领团队在传承云雾贡茶非遗工艺的基础上,建立起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品控体系。

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企业今年的“精品茶”还未上市便接到30余万元订单,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超2000人次。

当地村民在罗志平的茶园基地务工增收

云雾镇的茶产业发展图景中,清心茶业的成长轨迹恰是缩影。

作为“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近年来,云雾镇打出茶产业“组合拳”,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培育市场主体、强化茶园管护、优化制茶工艺、搭建交流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不断发挥“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州重点产茶乡镇”的资源优势,弘扬贵定云雾贡茶文化,促进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全镇茶叶产量突破5000吨,综合产值逾10亿元,惠及6000余户茶农。

“中青代”茶人共筑产业新生态

在本届斗茶大赛上,贵定云雾贡茶以“一金一铜”战绩彰显产业活力。值得关注的是,获奖者名单中既有深耕行业数十载的老茶人,也不乏像罗志平这样的新生代力量。

云雾镇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指出,“中青代”的技艺传承与思维碰撞,正为传统茶业注入新动能。

罗志平(左一)带队参加广州博览会

这些青年“贡茶守护人”的创新实践遍地开花,有人尝试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茶园管理,有人开发茶旅融合体验项目,还有人探索茶叶深加工产品。

“机器辅助标准化生产,老师傅把关核心工艺,这样既保证品质稳定,又不失手工茶的灵气。”罗志平的车间里,新引进的自动化设备与传统炒茶锅并排而立,他说,“今后,将继续坚守做茶人初心,围绕严守茶叶安全、提升茶叶品质、讲好品牌故事,坚持做生态茶干净茶放心茶,进一步擦亮‘贵定云雾贡茶’品牌,传播历史悠久贡茶文化。”

罗志平的茶园基地内茶叶长势良好

站在茶园基地内,蜿蜒的产业路如同金色纽带,将农户与企业紧密相连,这种“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昔日的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随着“茶旅融合”战略的推进,云雾镇的产业版图不断拓展,春茶采摘体验、贡茶文化研学、茶山生态民宿等新业态悄然兴起。

千百年来,滋养着苗岭人家的这片绿叶正通过一代代茶人的接力传承,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泼墨挥毫,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芳香传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

编辑 陈杨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