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各地节地生态安葬蔚然成风 让生命回归自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0: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啸 通讯员 王维健 赵辉

省民政厅供图

孝道传承,寄托哀思。清明前后,一场场特殊的祭奠仪式在浙江各地温情上演。

在杭州萧山东郊陵园的花坛葬区,10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可降解骨灰盒中,与鲜花、泥土融为一体;在舟山群岛的碧波之上,38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花瓣缓缓撒向大海;在温州泰顺的青山之间,8位逝者通过树葬方式回归自然……这正是浙江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生动写照。

何为节地生态安葬?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采用树葬、海(江)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家人对逝者的爱与思念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表达方式。”该负责人强调。

省民政厅供图

在杭州萧山东郊陵园举行的花坛葬仪式上,“博爱奉献,光耀人间。以爱化行,萧然礼葬!”礼仪师诵读着追思词,花坛葬仪式正在进行,10位逝者亲属手持白菊,在礼仪师的引导下完成撒花、默哀、献花等仪式。

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可降解骨灰盒中,深埋于花坛之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将与鲜花、土壤融为一体。为了便于生者留念,在花坛中央矗立的景石背后,还镌刻着逝者姓名。

“以后看着花坛里花和树,就看到了家人。”在场的逝者亲属含泪说道。或是开花,或是大树枝丫茁壮,选择花坛葬就是想让家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花坛葬让人们对生命的终结与成长有了更多维认识。

省民政厅供图

在舟山,除了本地定期组织集体海葬活动以外,来自金华的38位逝者骨灰也伴随着海风“入海”。自2013年以来,金华已举办29次骨灰撒海活动,为834位逝者圆了“碧海长眠”的心愿。

逝者的家属邢先生说,选择海葬也是父亲的心愿。“父亲一生最爱大海,现在他终于可以永远与大海相伴了。”邢先生回忆,起初家人对海葬心存顾虑,但在父亲的坚持下,最终全家达成了共识。

“生前喜欢看海,走后自己也变成了海。”在温暖的春风中,“送别船”渐行渐远。

在温州泰顺县东溪乡的节地生态葬公墓,苍翠的树木下安息着8位选择树葬的逝者,融入了大自然……

近些年来,浙江将节地生态安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制定《浙江省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骨灰堂建设管理标准(试行)》,推进各地加快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300个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

省民政厅供图

“相较于传统墓葬方式,节地生态安葬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强调与自然环境融合,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的现代殡葬观念。”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为鼓励群众选择生态安葬,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均出台了奖补政策,补助标准从2000元至2万元不等,绿色生态殡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现在,越来越多浙江人正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当生命以花、树、海的形式延续,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