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卖电池”到“管能源”,宁德正把换电做成智能汽车“新刚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6:15:00    

巨头从不放弃每一个行业的机会点,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充电效率与续航里程上内卷时,宁德时代正在以换电为另一支点,撬动一场更大的变革。

自2024年12月,宁德时代推出两款标准化换电块后,其在换电领域的布局愈发密集,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

在近期举办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宁德时代围绕 “换电” 业务再推三大重磅动作: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钠电技术首次搭载巧克力车型、深化车企换电服务全生态绑定。

这一系列组合拳的背后,是宁德时代对换电模式的战略升维。不再局限于单一补能场景,而是将其打造成贯穿技术研发、产品矩阵、用户服务的消费生态基础设施。

对宁德时代而言,随着换电业务跃升为战略级布局,其离“不止做电池供应商” 的目标已更进一步。

吹响C端冲锋号

宁德时代为何如此重视换电业务?答案需从消费者需求讲起。

首先,是补能效率与便利性的颠覆。相较于快充、超充技术,换电模式展现出绝对优势。在理想场景下,一次换电最快仅需3分钟,大幅缩短用户等待时间,解决充电场景中“时间成本高” 的核心痛点。

其次,是购车模式与使用成本的重构。随着换电模式普及,新能源汽车或告别“电池捆绑销售”,转向灵活的电池租赁模式。这一变革将直接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同时规避动力电池性能衰减带来的贬值风险。

此外,在技术迭代的普惠性上,一旦换电模式普及后,消费者将突破车型与电池技术强绑定的限制,无需通过换车,就能通过标准化换电块的技术迭代,持续享受电池性能升级。

换电模式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响应,正是宁德时代押注该领域的核心逻辑。基于此,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曾作出判断:到2030年,换电将与家充、公共充电桩形成“三分天下”的补能格局。

但作为电池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引领者,宁德时代同样对行业痛点有着清醒认知,换电模式仍面临现实桎梏,比如行业缺乏统一的换电规格与电池标准;多数换电体系局限于单一品牌或联盟内,以及换电运营尚未形成“用户付费意愿强、企业可持续盈利” 的闭环生态。

宁德时代的破局方式是从标准化切入,并以“先B端后C端” 的路径稳步推进换电业务落地,早期以B端场景验证模式,如今以标准化能力向C端市场全面渗透。

在换电业务发展初期,宁德时代将重心投向网约车、出租车等领域。这类场景具有车辆使用频率高、路线相对固定的特点,天然适配换电模式的补能效率优势。通过服务B端客户,宁德时代不仅快速验证了换电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更积累了换电站选址规划、电池调度管理等关键运营数据,为标准化体系搭建奠定了基础。

去年年底至今,宁德时代推进了标准化换电块落地、换电站网络成型及车企联盟之间的深化。进入2025年后,宁德时代的重心发生改变,它试图将换电业务全面推向个人用户市场。

2025上海车展,宁德时代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正是其 “C端冲锋” 的标志性动作。

通过打通标准化电池、换电站、多元车型的生态闭环,宁德时代正推动换电模式从行业定制走向全民普及,随着巧克力换电新车型矩阵扩容及换电站基建日趋完善,个人用户将直观感受换电模式的优势。

从卖电池到管能源:凭啥让车企用户都“买账”?

宁德时代布局C端换电市场,有着严谨的布局逻辑。但如何让车企、消费者、供应商等多方力量买账,这是一个过去一直没有解决的行业难题。

此前,私家车换电市场长期面临多方博弈困局,车企自建换电体系成本高企、消费者担忧换电网络覆盖不足、供应商难以在分散场景中盈利,导致该领域长期只有蔚来等少数车企孤军奋战。直到2022年,上汽飞凡、昊铂、睿蓝等车企才陆续入场,试图激活私人消费市场的换电需求。

与车企构建的“整车+换电” 的闭环模式不同,宁德时代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切入赛道,作为自2017年以来的全球最大电池厂,它是几乎所有一线车企的主要供应商。只要宁德时代能够在车企、消费者、供应商之间找到利益交集,就能打开过去行业存在的利益堵点。

它破解困局的核心在于“车电分离”通过重构产业利益链,去尽可能地平衡车企、电池厂商、用户、运营等多方利益。

以巧克力换电的运营逻辑来看,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消费者,都能够以足够低的购置成本,享受到换电带来的补能无忧、电池安全无忧以及车辆残值无忧的体验。同样,当车企加入该换电体系后,作为重资产的电池包由宁德时代负责,车企无需再承担这部分资产压力,还可免除定制化电池包的研发成本。

对于承担了这项“重资产”的宁德时代而言,通过对电池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持续提高运营能力,则能够实现规模效应下的成本摊薄,构建起覆盖生产、使用、回收的闭环生态,强化自身在新能源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的强化,不仅体现在生态闭环的构建上,更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凸显。

近期,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北京签署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在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未来共同致力于达成建设10000座换电站的目标,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能源综合服务。

(Tech星球制图)

这一合作是宁德时代闭环生态向应用场景的延伸,也是其通过规模化布局降低单站运营成本、提升电池资产周转率的关键举措。而且在这条换电产业链上的各方,都能够实现价值的重新分配与增益。

更重要的一点是,换电模式还是新技术落地的加速器。一旦形成了统一电池规格、换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新技术就可以直接嵌入现有换电网络,提升行业的技术迭代效率与规模化应用速度。

这一次,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上发布的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就是基于换电模式快速触达市场的典型范本。

据Tech星球了解,宁德时代首发的“车用钠新动力电池”续航可达500公里,将在2025年12月实现量产,首发就会搭载巧克力换电车型。

这种布局改变了过去技术落地的老路子。以前新技术要先适配车企的车型,再经过用户验证,周期很长。现在有了标准化的换电体系,就像提前搭好了“技术传送带”,让创新和市场需求能够更快接轨。

换电: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时代

换电看似是一场能源革命,实则在智能汽车与能源革命的融合之下,换电模式正凭借“车电分离”这一突破性逻辑,对产业生态进行重构。

在上海国际车展,卡尔动力发布了采用宁德时代骐骥底盘换电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KargoBot Space,该机器人将接入骐骥全国换电网络。

时代骐骥是宁德时代于2023年6月面向重卡领域推出的换电产品,该产品由骐骥换电块、骐骥换电站、骐骥云平台三大核心模块构成。

KargoBot Space接入骐骥换电网络意味着,换电模式不再是单纯的补能手段,而是成为支撑L4级以上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也曾和百度共同探索换电技术与自动驾驶的融合可能。

具体来看,双方在自动驾驶领域会聚焦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换电产品及滑板底盘技术在无人车开发中的应用,整合电池技术、巧克力换电生态及滑板底盘优势,结合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打造领先无人车产品。

百度与宁德时代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实质是自动驾驶技术与换电体系的功能性互补,如此一来,换电模式将不再是孤立的补能环节,而是通过数据互通成为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环。

智能化和补能效率前景广阔,对于宁德时代而言,眼下的挑战在于如何以更高效的节奏,完成换电网络的规模化铺设与技术迭代。这既是应对电动化时代能源基础设施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支撑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前提。

目前中国有10万座加油站,按照宁德时代的预测,电动化时代到来时,家充、公共快充、换电将三分天下,届时需要换电站点3万座。

去年底举行的换电业务发布会上,宁德时代披露2025年的换电站建设目标:一年1000座换电站,覆盖30座以上城市。这一规划虽已展现出规模化推进的决心,但对标3万座的目标,宁德时代仍需实现几十倍的增长。

这一路径不仅考验企业的资本投入与技术输出能力,更需要行业上下游在电池标准、车端适配、数据互通等领域形成合力。

然而,一旦这一网络构建完成,宁德时代必定能依托换电这一核心模式,打造出一个连接车辆、能源、智能化的超级入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任雪芸,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