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改正握笔姿势后,我手上的“陈年老茧”消失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04:01:00    

不少人或许都拥有像我一样的困扰——因长久握笔写字,中指远端指骨间关节会不可遏制地鼓起一座“小山”。

儿时我颇受其困。因我写字总是格外用力,手指上的茧子总是比同龄人更为明显,同学们偶尔会因此嘲笑我。

那时我想尽了办法试图将它除去:时不时用大拇指按压、偶尔用牙齿咬破、在发觉那块地方感受不到疼痛时用剪刀剪去……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我全试过,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寒暑假几个月动笔少,那座因角质增生形成的小山才会矮下去几分。

心智成熟之后觉得有个茧子也没什么,认为它是我用功读书的证明,偶尔还会因此感到些小骄傲。直至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再次调侃我:“都说字如其人,你这字和你本人的气质一点都不符。”

我便下定决心要练一手好字。字帖买了好几本,逼着自己摹了几个月,写出来的字还是老样子。我不得不开始探寻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直到我又翻开一本全新的字帖,它的第一页画着“正确的写字及握笔姿势”。难道是这个原因?我心底生疑,将自己的握笔姿势与书上进行对比,当真相差极大。那就改吧!

纸上的图像看上去有些抽象,我没法领悟个中要领,于是去网上搜了个视频教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视频里的种种错误示范,我居然都中招了。

这下握笔姿势更是非改不可了。

我照着教程一步步重新学握笔,别扭地写下第一个字后,我崩溃了——那字奇丑无比。姿势的突然转变让我十分不习惯,我甚至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做不到,也没办法把握住落笔点,导致写出来的字不仅东倒西歪还十分飘逸。这简直给了我当头一棒,原来的字虽称不上好看,但至少能看得过去。这么一比,还不如不改呢!

我的改正计划就这么不了了之。

再次萌发纠正握笔姿势的想法,是在前不久,某个平常的周末,我刷到了一位网友记录自己练字过程的帖子。评论区有人问帖主:握笔姿势到底需不需要改正呢?帖主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恰巧那天买到了一支很好用的笔,仿佛是天意,我决心再试试。结果和上次并无不同,是的,我又打算放弃了。纠正坏习惯的过程未免太过于痛苦。只是大数据似乎不打算放过我,软件不断给我推送有关练字的帖子,我也在评论区找到了共鸣。

“老师,改了姿势之后字写得更丑了怎么办?”

“目光放长远些,坚持下去,勇于承受痛苦,你会逐渐适应的。”

是啊,想要做出改变的我总因这一时的苦楚退缩,若将时间线拉长,未来我是否会因为这一改变而获益呢?我不清楚答案,但我决定试试。

反正现在也不用像高中那会儿每天都需要提交大量纸质作业,就算字写得丑些,除了自己看着难受,并不会给我带来其他什么坏处。这次,我真真正正开始严格纠正自己的握笔姿势。

故事的开头总是跌宕起伏,这不仅是写作方式,更是人生写实。握笔写字十余年,这个动作对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来说就像吃饭走路一样稀松平常,拿起笔时我经常仍按原来的姿势握着。这种无意识的习惯总是最难纠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起初我总是在写了几个字以后才反应过来要换姿势,后来就想了个办法,强迫自己每次拿起笔时先不要急着动笔,而是停下来,认真握好后再继续接下来的动作。

手表上的短针转了一圈又一圈,某次课间,室友突然指着我的书赞叹:“你的字变得好好看,而且字体成熟了很多,像大人写的。”我这才发觉自己在课本上写下的字真的进步不少,而这离我做出改变仅仅过去了十余天。

一旦尝到了些甜头,将这件事坚持下去就变得不再困难。渐渐地,正确的握笔姿势开始取代错误的握笔姿势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行为学家说,改变一个坏习惯只需要21天。这听上去有些夸张,毕竟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我细细数来,发现自己纠正握笔姿势总共就用了不过35天。

时至今日,拇指指腹偶然摩挲上中指关节,突然发觉上面的茧子消退了许多。我这才恍悟,原来茧子的形成也有握笔姿势的一份“功劳”。这纯属我的意外之喜。

现在我终于可以回答前文的问题,这回答案毋庸置疑。并且我敢肯定未来在所获得的好处面前,你会发现那些痛苦竟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细想自己的人生有多少类似先前那样的“知错不改”,不过经历了这一次成功,往后我便有了“知错就改”的信心。

(作者为江西省大学生)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言霁

责编 温翠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