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8:04:00
当春风掠过竹海,武夷山深处,藏在泥土下的春笋正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
“80后”杨乐丰,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梅明笋制作技艺”传承人,凭借一把笋刀、一双手,让荒芜的竹山变身“绿色银行”。从传承500余年的古法技艺,到8万粉丝追更他“云挖笋”;从曾经的寂静山村,到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学子踩着他的脚印进山研学——这位非遗传承人的破局之路,解锁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杨乐丰挑着担子上山挖笋
春山听笋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如此具象鲜活……
守非遗技艺 锁春日鲜香
3月,北京卫视热门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到南平拍摄,杨乐丰作为民间人物代表受访,现场展示制笋绝活,引发广泛关注。节目话题阅读量超 13 亿次,全网短视频播放量更是高达 3.7 亿次,让上梅明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祖辈就有做明笋的传统,我从小耳濡目染。”节目中,摄制组深入深山,艺术家们跟着杨乐丰体验挖笋,以笋为题挥毫泼墨。上梅自古便是竹笋盛产地,明朝这里的笋便成为“贡笋”。因鲜笋不易保存,先辈创造出笋干制作工艺,至今500余年,既延长保存期,又增添独特风味。
记者随杨乐丰上山挖笋,见他提着笋刀、锄头和竹筐,在竹林间灵活穿梭。他边挖笋,边介绍:“挖笋可是个技术活,得注意留一根壮笋,这样来年周边就会长出更多的笋头,这就叫‘留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他十指关节粗壮,甲缝嵌泥垢,挥动锄头时,青筋暴起,新笋裹着露珠应声而起。
“挖笋可是重体力活,今年进山16天,我就瘦了10斤,吃住在竹山里的笋寮。”杨乐丰抹了把汗,笑着说。春笋生长速度惊人,一天能长一米多高,挖笋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到天黑。尽管辛苦,他和同伴干劲十足,每人每天能挖笋400-600公斤。
不一会儿,地上堆起“笋山”。杨乐丰托起鲜笋,用笋刀快速剥壳去根,装进竹篮。他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盛产‘白肉笋’,一个10 多公斤,色白、质嫩、清脆、味甜,你尝尝。”说着,他削下一片递给记者,甜脆的口感在舌尖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杨乐丰用笋刀去壳削根
杨乐丰(右一)削下一片鲜笋给朋友品尝
春笋采挖后须当天处理,杨乐丰挑担往笋寮赶。明笋制作工艺复杂,当天猛火炖煮,熟后用山泉水冷却,继而压榨、烘烤等,从清明前后上山采挖到立夏后上市,每片笋干需1个月的制作期。
精细化管护 竹海焕新生
竹山里,杨乐丰怀抱满捧鲜笋,眉眼带笑打趣:“咱如今也是‘土财主’,脚下这片‘金疙瘩’取之不尽!”然而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2020年春,杨乐丰返乡探亲,发现故乡竹影不再婆娑,竹笋零落、竹林荒疏,无人照管的竹山成了野猪、猴群、鼠类的乐园。
眼见“金山”蒙尘,他当机立断留乡创业。流转承包600余亩荒芜竹山后,他挽起衣袖,带领工人辟山除杂、抚育新竹,打造优质高产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经过精细化管护,基地笋产量从每亩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竹用林变为优质笋竹两用林。
“以往挖个一两茬就绝迹了,产量低、收益差,如今精心管护后,能采收四五茬呢!大伙儿自然干劲十足!”工人杨赞财挑着鲜笋迈进笋寮,满脸笑容。如今他有三份收入:竹山管护工钱、土地流转租金和效益分红。
杨乐丰的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笋农签订流转协议,年付租金并依管护成效发放分红。这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笋农积极性,保障了他们的生活。
将冷却后的竹笋脱水准备压榨
杨乐丰在笋寮查看鲜笋煮制情况
“过去笋价贱如泥,现在销路不愁,价格也上去了。”笋寮里,李大姐边切笋边说。杨乐丰不仅自制笋干,还联合加工企业推出清水笋、即食五香笋、香辣笋等新品,凭鲜美口感,广受市场追捧。
五香笋
如今,杨乐丰的竹山流转规模扩至3000余亩,年收购笋农6000亩春笋,产品畅销全国。
开拓新赛道 笋香飘八方
互联网时代浪潮涌动,杨乐丰敏锐捕捉到机遇,积极“拥抱”互联网。他开设网络账号,从拍摄、编剧到剪辑,用镜头和故事向广大网友展示上梅笋魅力。
“做笋视频收获网友点赞,不仅引来流量,更带来实实在在的商机。”如今,他的网络账号已有8万多粉丝,凭借优质视频开拓出“云销售”赛道。线上销售提升交易效率,提高了上梅笋的知名度,让笋香飘向四方。
随着上梅笋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到上梅寻笋。从舌尖美味到特色文旅,春日“笋经济”正迸发出无穷活力。
不仅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前来探访,去年寒冬,这里还迎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1所高校的百余名学子,开展“冬季到武夷来挖笋”研学活动。学子们亲身体验采笋的乐趣,尽享全笋盛宴,领略上梅笋竹文化与产业活力。
乡村振兴的画卷,因有人的智慧、创意的火花和切实的行动,愈发壮美。杨乐丰的故事,无疑是这幅画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来源:闽北日报
8万粉丝追更“云挖笋”!南平这位非遗传承人解锁“靠山吃山”新吃法
2025-04-26 18:04:00山西左云县“送电影下乡”活动点亮基层文化生活
2025-04-21 18:51:00敦煌:农家书屋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基因
2025-04-21 17:02:00全国率先!宁波让“沉睡”资金变流动“绿色银行”
2025-04-21 15:15:00陇县河北镇:创新实施“1+2+N”示范模式,增乡村“颜值”树文明新风
2025-04-17 13:09:00走,下乡当“高管”!
2025-04-17 10:31:00中信银行昆明分行金融助力区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25-04-16 17:47:00直冲30℃!新一轮降水过程又将上线
2025-04-15 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