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44:00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试验站专家组成的博士团队,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纳茉农场,实地考察苜蓿种植生长及苜蓿——旱碱麦轮作模式应用情况,为盐碱地作物增产“把脉开方”。
在纳茉农场4000亩苜蓿种植区,专家团成员穿梭在绿油油的苜蓿田间,仔细观察植株的高度、叶片的色泽以及分枝等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青川轻轻掐下一截苜蓿茎秆,端详着横切面,满意地点头:“苜蓿生长状况良好,说明耐盐碱性强。”
“实施盐碱地苜蓿保苗播种技术后,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农场苜蓿干草亩产量有望突破1000公斤。”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试验站站长刘忠宽说。
据了解,纳茉农场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自2023年开始,农场便开始尝试苜蓿旱碱麦、夏玉米轮作,改良盐碱地,探索盐碱地利用新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记者 李圣哲 通讯员 任振宇)
【寻访鲁班工坊】哈萨克斯坦博士竖起大拇指:鲁班工坊AI“跨国课堂”太酷了
2025-07-16 09:29:00重要通知!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
2025-07-10 08:54:00纺织工业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
2025-07-02 06:39:00【寿光】“种粮大拿”张佃辉的科技赋农路
2025-06-26 14:33:00首批专业曝光!赣州即将迎来一所新大学
2025-06-16 17:25:00近视矫正技术新突破!全光塑落户大连爱尔眼科,首台手术成功实施
2025-05-27 10:57:00公安机关公布网络攻击来源为中国台湾民进党当局有关黑客组织
2025-05-27 09:10:00擅长隐身、自带“海狸尾” 彩虹-7无人机究竟有多牛?
2025-05-24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