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0:00
汕头顺应数字转型新趋势,重点发力“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受访者供图
服博会秀场上展示结合AI设计的家居服。余丹 摄
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吸引许多外国客商前来参加,汕头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杨立轩 摄
汕头打造产值超10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受访者供图
从汕头各区县、功能区亮出的“拼经济”目标,到企业车间的机器轰鸣;从项目工地的热火建设,到内衣小镇上的时装周,汕头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1—2月,汕头两会、汕头2025产业发展大会相继召开,为新一年的发展提供方向、注入活力。
近日,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汕头1—2月工业产业结构向优,新动能投资保持增长,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建设工商并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步伐全面提速。
高质量发展是汕头一以贯之的坚定答案。如何将积累的各方面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胜势,汕头仍需拉弓紧弦,决战一季度、冲刺“开门红”,以开局精彩带动全年出彩。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过去一年,汕头依托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深化延链补链强链,让新动能蓬勃发展、旧动能焕新升级。其中,“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聚成势,成为汕头加快发展新引擎。今年1—2月,“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0%、12.9%,占比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2.7个百分点。
记者关注到,今年前2月,汕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6%,这说明汕头数字经济正面“溢出效应”凸显。
近年来,汕头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顺应数字转型新趋势,重点发力“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热潮下,越来越多汕头企业阔步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
在积木通用件供应商高德斯公司的精密模具研发中心,AGV小车和机械臂配合默契:机械臂精准挥舞、AGV小车沿磁条轨道将物料精准送达工位,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与质量数据,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有序作业。
高德斯副总经理黄锦民告诉记者,在数字化支持下,企业实现“黑灯工厂”级生产,达到出库100%准确率及自动化出库,日吞吐量可达到1万箱。“数字化解决了公司产品种类繁多、仓位需求大、作业频度高、易出错的难点,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黄锦民说,如今工厂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车间到仓储再到物流运送,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无需人工干预,能够满足小订单的快速反应,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产量稳定可量化。“去年生产了超过150亿颗的积木颗粒,春节后以国内订单为主,订单已排至年中。”
高德斯是汕头数字化转型应用的行业标杆示范项目,这些标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生产排单周期平均缩短了30%,设备能耗降低了15%,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近年来多措并举,有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早在2023年底,在汕头市工信局指导下,由汕头市电子信息和软件行业协会、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牵头联合14家相关单位,发布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力分级团体标准,解决当前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力评价不统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在该标准下,汕头目前共有36家服务商进行能力分级,为想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精准、合理、有效选择服务商提供有价值的查询工具,同时为服务商聚焦核心研发能力、明确发展重点、规范技术服务提供参考。“通过参评,服务商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还能在行业内树立良好口碑,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广东名邦软件科技公司CEO吴树林说。
不断提升园区硬环境和软服务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1—2月,汕头固定资产投资承压运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速延续积极态势。其中,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5.4%,比去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体现出工业在固定投资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当前,汕头正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产值超10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如今,汕头新材料产业家底厚实,全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近30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超百家。在新年市委全会后的首个工作日,汕头举行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开工仪式,足见汕头对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之重视与迫切。
据了解,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位于汕头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海门片区范围内,总规划面积2092.59亩,将引进新能源材料、纺织服装新材料、高端绿色电子化学品等绿色新材料企业项目,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表示,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将成为汕头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建成后将有力推动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载体。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开工建设是对汕头实施“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的有力补充。记者从汕头市工信局园区科获悉,目前汕头正加快推进汕头滨海产业园区的濠江片区、海门片区、潮南片区按属地独立成园申报,支持金平、龙湖、澄海等独立省产业园扩园申报,优化“一区一园”产业和空间布局,加强园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建设,助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随着园区“硬环境”“软服务”不断完善提升,将有利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为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提供可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作为小企业集群服务商的万洋集团看中汕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产业需求,计划在汕头投资建设汕头高新万洋科技城、汕头潮南万洋众创城、汕头潮阳万洋众创城3个产业项目。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感受到了汕头各级政府团队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万洋集团总裁吴建明表示,去年他来汕头参加“两大盛会”,就充分感受到了潮汕商帮的力量和创业创新的精神,这是吸引企业继续扎根汕头、投资汕头的主要原因。
前两月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倍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市场的优势愈发凸显。是否看好中国经济,外资企业用实际行动投下了信任票。记者从汕头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2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6亿元,同比增长1284.8%,增速全省第二、体量全省第五,实现“开门红”。
“这是跑出来的结果。”汕头市商务局外资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汕头坚持市区联动,以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去年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抓招商,研究推动招商工作,带头见企业、联系项目,营造“大招商”浓厚氛围。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柬埔寨……汕头市领导带队前往并拜访相关企业,化身代言人对汕头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优势产业和营商环境进行全面推介,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推动优质项目落户汕头。此外,汕头还在项目落地服务上再强化,常态化与重点外资企业和相关区县保持联系,做好华润电力、寰亚置业等重点外资项目服务,确保各项目落地顺利推进。
“招商的‘杀手锏’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吸引力。”该负责人进一步说,近年来汕头积极通过会展活动赋能,探寻产业链合作机遇。例如3月份,汕头积极以会扩展国际“朋友圈”——第四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邀请了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及国家行业嘉宾出席,超40个国家采购商、17大产业集群及超1000家企业参展,涵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展示及50余场品牌活动,开幕式达成首批签约金额192亿元,有力拓展“会展+商贸”能级,打造国际经贸新平台。在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汕头产业对接大会上,汕头举行共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签约仪式、科技赋能玩具产业跨境电商合作发展签约仪式,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生态圈,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创新发展。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外资企业以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创新领域更成为“落子”重头戏,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或将为外资企业带来丰富的合作机遇。
此外,随着《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日前发布,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扎根中国提供了多项服务保障,进一步提振了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如何更好地“稳存量、扩增量”,将是汕头外资工作一个持续的课题。
引导本地企业走“家门口”广澳港
“原来走广澳港,还可以省下这么一笔钱。”在第四届潮汕服博会上,汕头某外贸企业货运代表在与汕头招商港口工作人员交流中,意外获悉了目前货运成本情况。之所以称之为意外,皆因企业扎根汕头多年,一直对汕头港广澳港区不甚了解,甚至存在“广澳港区只能出口东南亚”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广澳港区作为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早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作,航线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东南亚、东北亚、远东,也可以中转到全球其他港口。但仍有许多进出口企业对属地港的优势不太清楚。
数据显示,1—2月,汕头进出口总额75.72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出口58.83亿元,增长3.1%。汕头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比重分别为14.8%、15.1%,分别增长1.2%、21.1%;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玩具分别出口15.94亿元、14.80亿元,分别增长10.8%、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9亿元,增长17.6%。
这些数据反映出当前汕头在进出口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以纺织服装为例,这是汕头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潮汕地区聚集了上万家纺织企业。然而,每年大量的纺织货物需绕道至几百公里以外的珠三角港口出口,徒增物流成本。“设计在潮汕、制造在潮汕、发货在外地”成为行业痛点。
如何引导本地企业选择从“家门口”的广澳港出海,一直是汕头招商港口持续推进的主要工作。利用潮汕服博会的活动契机,汕头招商局港口积极开展推介活动,针对参展商、采购商、贸易商等提出的港口作业流程、船期、运费等问题,一一给出专业解答,为客户展示从广澳港区起运到目的地的全流程,制定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本地企业选择属地港,一定是最经济的方案。”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辉说。
一个利好消息是,“广澳—南沙”组合港(一港通)业务于近期成功落地。这意味着汕头本地企业只需在广澳港“一站式”完成通关手续,货物即可通过驳船调拨至南沙港,无缝衔接国际班轮出口,压缩物流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据汕头海关所属广澳海关运输工具监管科科长张欣宏介绍,该模式是以广州南沙港为枢纽港、汕头广澳港为支线港,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港口数据互联互通和海关监管互认,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运作。在此模式下,全程无需二次申报,物流链路大幅简化,为企业出口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新通道。
记者观察
汕头产业应抢抓
“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4月1日,记者在汕头市澄海区某科技企业走访,突然手机弹窗了一则新闻:《最高奖励5000万元!广东这样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恰巧当时所走访的企业是一家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与智能硬件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的讨论就此拉开。
“汕头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多不多?”“有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有没有相关细化措施?”……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记者陷入了思考:当前汕头正奋力谱写汕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工智能能够为汕头带来什么?汕头到底有没有人工智能发展的土壤?
事实上,汕头发展人工智能有基础。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智能医疗到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融入千行百业。在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中,几乎每个产业都已有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案例。
在“中国玩具之都”汕头澄海,AI技术正以DeepSeek(深度求索)等平台为支点,加速玩具产业“智造”升级。目前,澄海玩具在AI玩具产品布局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有人形机器人、手办模型、毛绒陪伴、单/双屏幕机器人等。在第四届潮汕服博会上,汕头移动将AI工具DeepSeek大模型和服装设计、潮汕非遗进行深度连接,成功打造并上线的首个行业类垂直类智能体,让纺织服装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事实上,汕头发展人工智能有人才。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技术人才战略成为企业发力重点,IT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企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早在2012年,由汕潮揭三市软件协会和计算机学会等6个IT社团共同打造的潮汕IT智库成立,至今已汇聚了粤东各类IT人才资源超过数万人。近年来,智库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巨大作用,为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注入人才力量。在近期,许多智库人才受邀在本地开展关于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的专题演讲。记者认为,汕头的高质量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只有正视不足,才会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在数字经济领域,汕头正抓住发展机遇,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的新高地。通过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汕头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而开辟出数字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大潮流下,汕头更应抢抓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拓展实践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汕头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为汕头高质量发展赋能。
鹰眼预警:湖南投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2025-04-04 01:20:00海达股份高管吴天翼拟减持129.96万股套现1390.53万元,此前已累计减持149.38万股套现1351.63万元
2025-04-03 23:50:00三一重工:拟以10亿元-2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25-04-03 20:33:00沁县农商银行城关支行:“贷” 动发展 “存” 就辉煌
2025-04-03 18:04:00马应龙:去年痔疮产品收入增加23.19%至15.92亿元,美妆系列收入上涨30%
2025-04-03 17:02:00上交会发布走进紫竹高新区,进一步强化技术贸易服务网络
2025-04-03 16:34:00“生三孩奖励50000元,每月还发500元……”当地回应
2025-04-03 15:19:00德恩精工最新筹码趋于集中
2025-04-03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