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0:13:00
人民网记者 郝帅
智能家居、滑雪模拟机、人形机器人……当这些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集中亮相,“人工智能+消费”领域的变革正以可视化、可触达的方式,快步走进大众生活。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滑雪模拟机。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本届消博会上,人工智能的创新实力尽显锋芒。国内首款量产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狗、工业级外骨骼装备等纷纷登场亮相。今年首次设立的新消费科技展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新技术,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绿色智能的消费选择。
在人工智能展示活动专区,通过场景化叙事呈现AI技术对消费生活的全维度赋能。如智能健康手表、手环及掌上超声设备,为人们提供健康管理新方式;高性能AI PC实现小巧体积与强劲性能结合;AI键盘、鼠标、AI学习机等智能硬件,助力人机交互向更便捷方向发展……
消博会上的创新科技展品,是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集中体现。而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消费”在政策层面不断获得助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各地结合自身区域特色,纷纷推出落地举措: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等方式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武汉推出十条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突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
成都高新区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到2027年成为多元异构国产算力生态高地、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全国“AI+”解决方案输出地。
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越发受到市场青睐,尤其促使国内民营企业释放出强大的创新动能。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接近1万亿元,保持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其中,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了67.4%,高端机床增长16.4%;进口高端装备增长25.6%,手术机器人增长47.5%。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4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从低成本高智商的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到春晚舞台的机械舞者,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创新姿态。
如今,中国的创新消费场景正在不断涌现。在湖南张家界景区,机器人引导游客检票、乘车并互动,带来科技智能的文旅体验;杭州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无人机当起“外卖员”,解决了镇上配送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在浙江义乌等地,借助AI,跨境电商不断突破时空与经营成本的限制,正逐步实现“24小时不打烊”……
培育“人工智能+消费”,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2025年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加大人工智能产品的推广力度,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进千家万户,人工智能商业终端进千商万店,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消费场景创新。
“人工智能+消费”加速融入大众生活
2025-04-16 10:13:00胡懋:灵活办公赋能园区共创产业未来 | 2025西部产业科技大会演讲
2025-04-15 21:03:00交大铁发北交所IPO提交注册
2025-04-15 18:41:00机器人组队亮绝活“引才” 广东用人单位百万年薪“招才”
2025-04-15 09:33:00飞行相机、气味数字化……消博会上民企秀“高能科技”
2025-04-15 07:39:00理论周刊|制约民企投资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提振民企投资信心?
2025-04-15 06:03:00与海南自贸港开启双向奔赴之旅
2025-04-15 04:39:00100多年前,这家美国公司为和平饭店安装首部电梯,如今“在中国为全球”
2025-04-14 1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