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在山西省阳泉市开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2:54:00    

数十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从运筹帷幄的将领到浴血奋战的士兵,从毁家纾难的志士到前赴后继的民众,还有无数稚气未脱的少年英雄,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牺牲,共同铸就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于8月18日在山西省阳泉市启动。来自多个单位的优秀讲解员齐聚这片革命热土,深情讲述英雄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阳泉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如今,狮脑山上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巍然矗立,见证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宣讲活动在阳泉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不少青少年随父母前来观看。

“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志豪 摄

来自四平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王璐以“将军的口琴”为题,向观众讲述了杨靖宇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用口琴唤醒战士心中不灭的信仰的故事。来自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李婧以“脊梁”为题,讲述了民族危亡时,卢作孚指挥千名船员、万名纤夫用生命热血保存中国工业火种的故事。

抗战中的平凡英雄用血肉筑起卫国长城。

来自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陈双,讲述了抗日英雄王家川在细腰涧血战中用一把刺刀杀死8人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他死后,他的弟弟和全村百余名青年继续投身抗战,让侵略者知道,“王家川”没有死!来自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的讲解员崔恩铭,讲述了国际援华通道被日军封锁时,20万云南儿女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施工的情况下,硬是用双手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开凿出一条长达千余公里的战略大动脉——滇缅公路的故事。来自32138部队的讲解员马清,讲述了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的82名勇士,以血肉之躯迎击1600余日伪军的重兵合围,血战12小时,全部殉国的故事。这82条生命使得“刘老庄连”的番号,成为人民军队忠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图腾。

青少年英雄浴血奋战接起抗战大旗。

来自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高姗,讲述了东北抗联中年轻的战士们顶着日寇的弹雨冲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行,宁死也绝不后退的故事。数十名少年战士将十几岁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少年营”。来自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讲解员韩琦,通过一封“不必挂念”的家书,带领大家走入杨展烈士的青春世界。为了掩护大队伍突围,21岁的杨展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太行山上。来自晋商博物院的讲解员白芸,以陵川县的号兵雕塑为引,讲述了陵川县百姓“送子学号”的集体抉择,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以血肉之躯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誓言。来自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的讲解员蔡妤,讲述了在山河破碎时期的中国,延安一位18岁的女学生用划破漫漫长夜的电波,让深困沦陷区的百姓听见了来自延安的心跳,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故事。

讲解员们饱含深情,将革命先烈的故事娓娓道来。观众们被先辈们舍生忘死、英勇卫国的故事深深打动,不少人悄悄抹泪。宣讲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赓续不绝。本次山西宣讲结束后,“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将陆续在辽宁、陕西、北京、江苏、海南举办。(记者陈志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