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3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大卖,出品方光线传媒迎来巨额收益。
2025年4月21日晚,光线传媒披露了一季报。财报显示,在一季度,光线传媒营收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
如此成绩,已经远超光线传媒在2024年业绩。当年,光线传媒营收15.86亿元,同比增长2.58% ;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滑30.11%。
光线传媒在今年一季度业绩狂奔背后便是,《哪吒2》超越历史的票房成绩。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票房95.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6%;观影人次1.87亿,同比增长14.7%。档期票房、观影人次双双创下历史最佳纪录。受此推动,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超北美票房成绩,位列全球第一。
《哪吒2》是其中最大推力。在春节档期间,《哪吒2》票房就已达到48.39亿元。截至4月22日晚,该片票房已经超过152.56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第五。这一成绩大大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天花板。
但另一头,资本市场似乎不太相信光线的长远叙事。
比如,光线传媒曾经的第三大股东阿里创投就在卖股套现。截至2024年末,阿里创投还是光线第三大股东,到了2025年一季度,其已不在十大股东名录里。
4月22日,光线传媒报收20.46元/股,跌幅9.23%。
需要看到的是,《哪吒2》大卖是系统性的。
光线传媒就在一季报中提到,《哪吒2》上映前,其就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
事实上,除开票房分成,《哪吒2》在IP开发上确实有着广泛收益。
在《哪吒2》的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包括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等知名品牌。其中,蒙牛旗下纯牛奶、纯甄、未来星等多个系列均换上红色哪吒限定包装,可见其对哪吒IP的重视。
另外,泡泡玛特几乎与《哪吒2》上映同步上市相关盲盒,69元/只,很快就已断货。
在上映后,《哪吒2》更是引来大量新合作。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哪吒2》合作比市面上传统IP价格要高。“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来谈合作,内部对于拿下《哪吒2》一开始就很坚定。”他说。
最终,库迪成为《哪吒2》在现制咖啡领域的独家合作方。
李颖波还提到,《哪吒2》衍生品的种种授权均需要导演组亲自去审查。此种认真态度在市场内并不常见。
甚至,《哪吒2》大爆,还影响了光线的战略轨迹。
在2024年年报中,光线传媒提到,其正进行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变为“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
具体来看,在IP创造方面,光线传媒资源将更多地向动画电影倾斜:在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个动画厂牌基础上,推动其他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并计划组建新的动画电影厂牌,同步持续扩充动画制作产能。真人电影业务则聚焦大片制作、类型化和系列化的开发以及完全的创新,力求在内容创作上实现突破。
在IP运营方面,光线已搭建专业的IP运营团队,并将持续扩充团队规模与数量。多个运营团队将以厂牌化模式运作,确保现有的大量IP资源得以及时、有效开发,使 IP运营业务得以快速推进;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
“目前,公司正在游戏、卡牌、谷子、线上及线下品牌店、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布局,通过自主研发、与优质团队深度合作以及战略投资等多元方式,迅速拓展业务版图。”光线传媒称。
但是,资本市场对于光线的转型故事似乎没有那么感兴趣。
阿里创投急着套现就是明证。在2024年三季度,阿里创投还持有158,165,668股,持股比为5.39% ;到了2024年末,阿里创投持股数降为146,680,323股,持股比为5.00%。在2025年一季度末,阿里创投已经跌出十大股东,不在披露持股信息。
此外,阿里创投可能也没挣到太多钱。
上一轮,阿里创投以24.22元价格认购光线传媒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中的99,091,659股。这一价格甚至高于光线传媒在今年4月22日的收盘价。
当然,究竟赚多少钱,也要看卖出节点。
在2025年2月21日,光线传媒股价还来到了41.68元/股的高位。可惜,很快便腰斩。
而资本市场不信任光线传媒背后是,起伏的电影行业。
《哪吒2》爆火,并没有彻底拯救电影市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清明档票房以3.78亿元收官,同比下滑55.1%。还需要看到,今年清明档总场次139.5万,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场次纪录。可见单场观影人次降幅之大。
具体到新上映影片来看,今年清明档没有爆款,且仅一部影片票房过亿元。乃至,从春节档就上映的《哪吒2》以7189.6万元档期票房排名第三。
基于市场低迷,《哪吒2》上映时间一再延期。片方通知显示,该片密钥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
客观上,电影市场的收缩,已经持续一段时间。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 22.3%。当年4月,光线就提到,整个电影市场盈利的项目大概不到10%。
现在,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更激烈分化。
以春节档为例,《哪吒2》成为光线传媒的印钞机,博纳影业出品的《蛟龙行动》则迎来巨亏。
此外,短视频还在进一步抢占用户时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继续保持增长,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
这代表着,只有更具吸引力的影片,才能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由此,对制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走向两极分化,我们精力主要在新题材的头部影片。对于成本的控制越来越精细,也必须更精细了,也在推行大牌演员分成制,共担风险。”有头部电影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光线传媒起伏:《哪吒2》赚超20亿元,阿里创投急速卖股丨文娱财报观察
2025-04-23 07:39:00从“5.7%”看福建经济稳中有进的开局良好势头
2025-04-22 16:44:00@长春人 10亿元补贴,领取方式收好
2025-04-22 16:26:00立方制药两年营收少了10亿多,去年净利大降近三成,“聪明药”获批后市难料
2025-04-22 12:32:00境外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债市
2025-04-21 15:54:003月财政收入增幅由负转正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2025-04-21 08:41:0010年孵化3.5万家!北京这个实验区正在培育文旅新动能
2025-04-20 15:25:00年销破15亿元,麻辣王子加速布局深圳
2025-04-20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