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0:40:00
□吴朝豪(云南财经大学)
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反酿祸端,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记者4月1日从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获悉,嫌疑人张某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4月1日 《北京日报》)
道路上随意焚烧纸钱,虽然在一些地方或许被认为是“传统”,但在火灾高风险的城市环境中,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忽视。在没有采取防火措施的情况下,纸钱的残火极易引发火灾,损失的后果往往难以估量。张某在这一过程中未采取基本的防火措施,也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最终酿成了事故的发生。好在的是,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张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当我们将“民俗习惯”与“公共安全”放在天平两端时,显然后者更为重要。清明节作为一个深具传统意义的节日,是人们缅怀先祖、表达思念的时刻。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祭祀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不仅要保持对先人的尊重,也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
近年来,多座城市多次强调文明祭扫的理念,并通过立法、公共倡导、组织管理等手段,加强对传统祭扫行为的规范。市民被鼓励选择更为环保、安全的祭扫方式,如鲜花祭祀、网络祭扫等。矛盾的是,尽管这一理念已经普及,但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传统方式仍然是唯一的“正道”,这其中的认知差距显然需要进一步缩小。文明祭扫不仅仅是为了环保或方便,更是在当代社会中保障公共安全的必要手段。
清明祭扫期间,防火形势尤为严峻,例如在乡村祭扫中,同样也出现了因不规范燃烧纸钱,而导致森林大火的严重后果,这些都无一不在警示我们,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在接轨的过程中,必须做出调整和创新。政府方面必须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管理,社区志愿者也应参与到街头劝导中,清晰传达文明祭扫的理念。与此同时,公共场所也要明确禁止使用明火的相关规定,这些措施的推出不仅是应对传统祭扫陋习的必要步骤,更是对公众安全的一种保护。
文明祭扫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对于传统与现实之间平衡的智慧。人们应当意识到,祭扫活动的核心不在于具体的形式,而在于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思念。而这种敬意,最应体现在对全社会公共安全的尊重上。让祭扫活动更加文明、更加安全,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当下社会环境的适应。只有在合适的方式下,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不是成为不合时宜的负担。
拧紧防火“安全阀” 倡导祭祀文明风
2025-04-03 22:35:00疫苗犬证芯片鼻纹一次办齐!坪山街道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
2025-04-03 15:03:00近观“两山”丨绿水青山我的家
2025-04-03 12:41:002个百度T11推出超级智能体火爆硅谷,免费使用无需邀请码,靠AI搜索功底估值已破38亿
2025-04-03 11:26:00机器人ETF基金(562360)盘中翻红,云天励飞-U涨超3%,机构: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关注确定性较强环节
2025-04-03 10:09:00上海一女子烧纸闯大祸:把邻居的保时捷烧了!
2025-04-03 09:31:00【掌中e评】庆阳有赛道 快来飞呀飞
2025-04-03 07:42:00东营中心城区推行“祭祀桶”流动调整,文明祭扫超贴心!
2025-04-02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