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8:4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享航次计划载人深潜-微生物介导的深渊碳循环重大科学考察航次,结束了在东南印度洋海域为期43天的深渊科考任务,近日顺利返航抵达三亚。
科考船在深渊采集信息。
本次科学考察航次从3月23日开始,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携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执行了共享航次计划载人深潜-微生物介导的深渊碳循环重大科学考察航次。科学家团队、潜航员团队和科考船船员紧密合作,全体参航人员在近西风带的恶劣海况天气下抓住了宝贵的作业窗口期,高效完成科考任务。科考团队在东南印度洋板内深渊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科考作业,覆盖水深2900-6700米,进行精度达厘米级的大规模样品和原位信息采集,包括沉积物、海水、岩石、多金属结核、宏生物样品及原位环境参数。
在配合载人深潜常规作业中,科考团队进行重力柱取样,成功率高达100%,其中长度6.83米的重力柱达到了“探索一号”科考船重力柱采样装置的上限。采集样品覆盖东南印度洋深渊区的深渊及浅海域,包括深海平原、深渊底部以及深渊地形起伏区,具有较高覆盖度、异质性和代表性,对后续开展断裂带深渊生态系统及其介导的元素循环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考船采集的深渊生物。
科考船采集的深渊生物。
科考船采集的深渊生物。
据介绍,通过对海区2900-6700米深的海底原位在生物量、碳酸钙补偿深度、多金属结核分布等方面“反常”现象的调查分析,科考团队重点关注了海底地形地貌、水深、多金属结核等与微生物/宏生物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后续对比开展从深海到深渊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参数与生命过程的多学科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样品和数据支撑。
来源: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部分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科考团队供图
编辑:刘维策
深渊碳循环重大科考航次返航三亚
2025-05-10 18:47:00蓝鲸最前线|浙江大学熊蓉:从专家建模到数据驱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五大挑战
2025-05-07 16:07:00“医”线守护,“五一”期间接诊患者4万余人次,青医人用汗水诠释责任担当
2025-05-07 14:17:00国内一民间公益组织十万元悬赏寻找斑鳖,团队负责人回应
2025-05-07 12:15:00KDE Plasma 6.3.5桌面环境发布:完善Breeze主题等
2025-05-07 10:30:00上蔡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五一”假期开展道路绿化管养作业
2025-05-06 09:37:00五四青年节 | 智造未来 青春领航
2025-05-05 06:42:00“五一”假期 劳动者们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劳动赞歌
2025-05-04 10: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