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各有哪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0 13:47:46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判断标准

①空间位置:看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物质形态:看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是)

③运行轨道:看是否在固定轨道运行(依附于其他天体上的物体不属于)

2、天体类型

天体可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但应注意人造航天器只有在离开地球进入宇宙空间运行时,才能被称为天体。

3、地球所在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次序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4、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中的银河系中的太阳系中的地月系

5、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6、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次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八大行星的分类及具体的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8、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

9、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1)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的结构特征相似,同为类地行星。

10、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

11、八大行星的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1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自身)

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大气漫长的演化过程)③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海洋)


13、月相产生的原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光的球体,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形成月相周期性更迭

同一时刻月亮位置逐日变化(学案)

14、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

15、月相变化口诀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16、天文台选址

(1)气象:晴天多,云量;风速小,大气湍动少;湿度小;气温波动小,大气扰动少;大气稀薄,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

(2)地形地势:地势高,视野开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利于排水。

(3)纬度:高纬度,冬季夜长,连续观测时间长;星空起落变化小:低纬度,观测星空范围广(可观测南北半球的天文情况)

(4)人类活动:人口稀少,光污染少;工业少,大气洁净,透明度高;人类活动少,电磁辐射干扰少。

17、卫星发射基地选址

自然因素:①晴天多,风速小,能见度好(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②纬度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发射倾角小、火箭初速度大,飞行距离短,运载能力高)

③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④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有建立禁区的可能 ②交通便利 ③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18、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①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②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便于目标搜寻。

③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19、卫星发射方向和时间

发射时间:

(1)在一天中一般选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2)季节: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三艘远望号监测船,在纬度较高的南半球海域,选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即向东发射

20、月兔车在月表执行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

①缺乏大气吴保护,完全裸露在宇宙辐射中

⑦无大气热力调节作用,温差大易损坏仪器。

③自转一个月,夜晚时间过长,没有太阳能供电。

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

⑤白天紫外线强烈,且月球引力小造成月尘周期性上升,月球车行走时易带起大量月尘,使月球车易出现故障

相关文章